当前位置: 首页 > 古玩

馆藏祺祥通宝图片

收藏雅集网 2025-07-18 21:36
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七月,咸丰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,遗命六岁长子载淳继位,命肃顺等八大臣为“赞襄政务王大臣”辅政,并拟定新年号为“祺祥”,计划于次年启用。
载淳生母慈禧太后(叶赫那拉氏)与恭亲王奕䜣迅速联手,于当年九月三十日(公历11月1日)发动震惊朝野的宫廷政变(即辛酉政变)。十一月七日(公历12月8日),“祺祥”年号被正式废除;次日(辛酉日),肃顺等三位辅政大臣被处死。慈禧掌握大权后,改年号为“同治”。
祺祥通宝(包括其当十型祺祥重宝)正是在这极短的政治旋涡中铸就。作为为来年流通做准备的钱币,“祺祥”钱由朝廷的宝源、宝泉等少数铸钱局开铸,以样币为主,仅有少量边远省份的私铸钱流出。然而,“祺祥”作为年号仅存在了​​69天​​(从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,到十月初五废除)。随着八大臣的倒台和新政权的确立,尚未及正式流通的祺祥钱在同年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停铸并熔毁,所有铜料转铸为“同治”年号钱。
这一剧变,使得祺祥钱几乎完全未流入市场便遭销毁回炉。只有极少数样币和边远私铸钱被铸匠或经办人私藏,奇迹般地留存于世。其存世量极其稀少,品种分通宝小平钱和当十重宝。其中,宝巩局所铸的“祺祥通宝”据载存世仅二三枚。
因其铸造精良(铜质细腻,色泽金黄,文字挺拔深峻),历史背景戏剧性,以及存续时间最短、存世量极稀的特点,祺祥通宝/重宝被古钱币界奉为​​清代钱币中的第一大珍品​​,是中国货币史上​​名副其实的最“短命”钱币​​,成为海内外藏家竞相追逐的稀世瑰宝。每一次真品现身,都成为古泉界瞩目的焦点。
标签: 图片

推荐文章